Mobirise
best free web site creator

從瞭解什麼是Fintech到悠遊自如的運用金融科技產品,從金融監理沙盒的萌芽到淬鍊出金融數位科技的領先,台灣與台灣民眾正走在關鍵的十字路口,讓我們與您同行,共同走向正確的Fintech元年,迎向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的時代。


閱聽小辭典

金融監理沙盒

孩子們在佈滿柔細沙粒的沙池、沙盒中盡情發揮創意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金融監理沙盒就是為了鼓勵金融科技......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金融科技發展探討中鼎鼎有名的名詞,但其真正的意涵卻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其引起廣泛關注......

以太幣

2009年比特幣現身市場以來吸引各方關注,沸沸揚揚的成為媒體焦點,也是目前市場總值最高的加密貨幣......

企業孵化器

孵化器最早的運用是在雞蛋孵化器,寶可夢遊戲中也有寶可夢孵化器,什麼又是企業孵化器呢?

播出日期:107年3月7日

「Fintech元年 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系列報導(一)

*深度報導
  一支手機就輕鬆完成付款,不帶錢包出門的世界浪潮,正一波波襲來,這種金融服務結合科技的方式,就是「Fintech金融科技」的一環,而運用手機進行扣款的行動支付,透過科技創新可能大幅突破你我傳統熟悉的金融模式。
  雖然傳統金融生態體系看似受到嚴峻挑戰,但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對此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金融科技將促使業者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設計更新、更快、更良好的消費體驗,眼前的危機其實是一種轉機。
  金融科技發展的另一枚震撼彈是,行動支付發展不再限於金融業者,握有科技技術者皆可發展相關服務,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數位金融處新型支付部資深協理葉書伯對於行動支付與過去電子票證,如悠遊卡、一卡通等非現金支付之間的差別,做清楚說明。
  自2015年就引進非現金支付,2017年進一步與街口支付合作,讓小吃攤販也能使用「嗶經濟」的寧夏夜市觀光協會林定國理事長認為,發展行動支付將可為政府、消費者、台灣特色攤商帶來「多贏」局面。
  記者實際進行隨機街頭採訪,發現10位受訪者中,僅有1到2位使用過行動支付,儘管被視為使用可能性最高的年輕族群,多數仍採用現金支付。對此台新銀行資深協理葉書伯直言,臺灣的傳統金融服務優良、偽鈔比例大幅下降等因素,反而成為推展行動支付的阻力。
  此外,由於行動支付的電子交易,將讓所有金流一目了然,對夜市小吃攤商而言,收入雖然可能增加,但相繼而來的是30多年前訂定後,未能與時俱進的賦稅問題,極有可能讓收入在扣除稅額與開立發票相關的支出後所剩不多,因此阻礙了攤商加入意願。
  財政部終於2018年1月12日發布行動支付租稅優惠措施,鼓勵小規模營業人申請後,將由稽徵機關按1%稅率查定課徵營業稅,免用統一發票。但此稅賦優惠的消息,直到採訪當天林定國理事長才赫然發現早在1月份通過,他感嘆政府宣傳力道有待加強。
  雖然政府、通路、產業等各界積極推展行動支付,但從民眾的回應中可以發現,個人資訊安全仍是民眾使用前的一大疑慮,金融評議委員會前主委,現任政治大學法學院的張冠群教授,也提出行動支付確實存在可能帶來的風險。
  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可言董事長則認為,資訊安全之爭充斥民眾生活,並不僅限於行動支付,但重點是消費者首先必須有選擇個人資料分享與否與多寡的權利,以及若有駭客入侵時如何降低傷害、影響,才是資訊安全的關鍵。
  雖然個資安全似乎影響了部分民眾使用意願,但台新銀行資深協理葉書伯表示,從信用卡的發展數十年的歷程來看,臺灣尚未出現過重大資安事件,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在民眾使用方面,張冠群教授則建議,在參與行動支付這場盛宴之前可以睜大眼睛多加觀察,確實了解自身需求,就能用得安心,避免無謂的爭端與煩惱。
  展望未來,政府預計在7年後,也就是2025年國內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達到90%,各家銀行也積極推展跨境服務,例如玉山銀行跨足東南亞爭取實體據點與線上服務,台新銀行則在今年韓國平昌奧運時與韓國韓亞銀行合作,讓客戶可使用Groupon進行非現金交易,資深協理葉書伯也透露,目前已在開發運用區塊鏈技術,讓用戶帶著一支手機就走遍天下。行動支付推動攸關國家數位科技的發展,也將全面改變你我的生活型態,Are you ready?

*現場訪談
訪問對象:精宏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鄭琮寰
訪問內容:機器人理財
摘要:
  Fintech的發展,將大大改變大眾的生活型態與理財行為,機器人理財也將會是未來的趨勢,鄭琮寰董事長分析,藉由大數據的整理及人工智慧AI的深度學習,將來民眾理財時將會更能克服人性,由科技告訴投資人市場的「溫度」,藉由「市場溫度計」瞭解可能的變化,做出適合每一個投資人不同的建議,但他也強調,機器人也不是萬無一失,靠機器人就能百戰百勝,在「做決策」過程中,人的專業知識還是應該扮演部份重要角色。 

播出日期:107年3月8日

「Fintech元年 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系列報導(二)

*深度報導
  近年來全球刮起金融科技也就是Fintech的浪潮,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關鍵字資料,會發現各國都卯足全力,希望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重鎮與先驅。而這股由科技業主導的創新金融服務應用,卻也讓傳統金融服務業與非金融服務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為此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於2015年率先提出監理沙盒的概念,同年12月領先全球開始進行監理沙盒試驗。所謂的沙盒指的是可以讓小孩盡情玩沙並發揮想像力的地方,而「金融監理沙盒」就是建立在一個風險規模可控管的環境下,針對金融相關業務、或遊走在法規模糊地帶的新創業者,在主管機關監理之下的一個實驗場所,讓業者盡情測試新產品、新服務或營運模式,並暫時享有法規的豁免與指導,而政府也可透過沙盒和業者討論可能遇到的法令或商業問題。
  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又稱金融監理沙盒條例)於去年底三讀通過,讓臺灣成為繼英國、新加坡、澳洲及香港之後,第5個實施金融監理沙盒制度的國家。不過剛通過的監理沙盒條例,確也讓許多新創公司產生疑慮,包括是否反而成為金融創新服務的絆腳石,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認為進沙盒的評估不應該是針對創新作價值判斷,而是對適法性與風險管控的進一步了解。
  王可言也認為金管會在監理沙盒條例中的定位,不應該是主導創新或監管,而是必須從旁協助。
  除了希望金管會在監理沙盒條例通過後,對於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能有所幫助以外,許多躍躍欲試的新創公司,也對於政府在沙盒中如何協助有所期待。在中國已發展多年兩岸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天逸金融服務集團董事長溫豐泰,也認為政府應帶頭協調各部會協助業者解決相關問題。
  全球目前實施金融監理沙盒制度的國家中,英國不僅是站在金融監理的角度,而是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實驗,且從旁協助建立最佳的沙盒策略與報告評估。溫峰泰也提到在歐洲國家為爭取金融科技服務進入實驗不僅主動提供意見也願意協助建置相關配套措施。
  台灣本土金融科技業,以小額外幣兌換等值商品為服務的新創團隊UChange2共同創辦人Eason也提出他觀察到鄰近地區香港在規範監理沙盒的內容較為明確,也讓新創團隊較能有所依據與評估。
  對於在該法案公布前,就已經在進行金融科技服務的新創公司而言,法案的公布對於其業務是否有所影響,大多語帶保留。而以發行虛擬貨幣-咖啡幣的沃田咖啡創辦人周詠珵則表示,創新就是與時間的賽跑,如果等待法案完備才開始實行,就已錯失良機。
  周詠珵確實也點出許多人對於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較晚,是否失去競爭力的疑慮,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對此樂觀表示,雖然監理沙盒以實驗為名,但也更能快速引進國外成功的創新金融科技服務。
  劣勢卻也是優勢,國外成功的金融科技服務在監理沙盒法案通過後,在相關的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險保障的規劃上,也更能配合本土需求作調整,縮短實驗時間以進入市場,UChange2共同創辦人Eason也提到推動監理沙盒的必要性。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預計4月30日正式生效,業者5月就可以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申請者最快本年度第3季就可開始進行實驗。雖然晚於其他國家,台灣終於在今年開始起步,但是只要政府與產業界良性溝通並站在協助與支持的角度,願意配合調整,而不只是站在監管與限制的立場,相信Fintech元年,也是起飛的一年。

*現場訪談
訪問對象:政大法學院及風險管理保險學系教授張冠群
訪問內容:未來關於Fintech的監理與消費者權益保障
摘要:
  Fintech金融科技鼓勵創新,但不能無限上綱而忽略消費者的權益,因此,曾經擔任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委的張冠群教授建議,未來金融業發展出各式各樣不同面貌的服務,也會衍生出新型態的消費糾紛,因此,在制定相關規範時,一定要未雨綢繆,為消費者把關。 


播出日期:107年3月9日

「Fintech元年 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系列報導(三)

*深度報導
  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仰賴業者提供更多元與創新的服務,在俗稱監理沙盒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通過後,許多台灣的金融科技業對Fintech的發展有期待也有擔憂。
  以虛擬貨幣為例,台灣首例ICO的沃田咖啡推出咖啡幣,民眾可以用新台幣或是以太幣換購咖啡幣,再用咖啡幣來購買咖啡。沃田咖啡創辦人周詠珵指出,當市場多了一種新的貨幣,可以被交易的服務也就多了很多可能性。
  從虛擬貨幣的例子可以看出,金融科技在現行金融體系下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認為,金融科技可能會破壞現有傳統金融體系,但創新前必然要打破舊觀念,台灣的監理沙盒,將提供新創業者實驗的環境,並讓政府掌握未來可能的金融科技服務所需要的法規限制。
  期待開放的環境,讓金融科技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或許有人覺得金融科技的崛起會影響傳統金融業,但王可言理事長認為,傳統金融業並不適合發展金融科技,這兩大業者應該各司其職、截長補短,創造合作的局面。
  傳統金融業有著穩定的資金,卻不見得有著創新的人才與創意的想法,新創團隊則有著快速的應變力與創意,但缺少足夠的資本。TradingValley是計量財金背景的新創團隊,他們投入製作理財機器人,金融科技業和傳統金融業都在發展理財機器人,這兩者會出現競爭或是合作呢?
  從理財機器人這樣金融科技的服務中,我們看見了傳統金融業與金融科技業發展的融合,TradingValley共同創辦人彭瀚生不諱言地談到新創想要和銀行或是投信合作,就會面臨理財選項受限的問題。
  彭瀚生期待台灣的監理沙盒促使新創本土的團隊在台灣深耕,但沙盒現在模糊的狀態也讓他們無所適從,UChange2的Eason也有同感。
  不只是年輕的新創團隊,已經有大企業規模的天逸集團溫峰泰董事長也同樣遇到難題,因為天逸針對企業或銀行進行應收帳款服務,每筆交易金額都會超過沙盒限制;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張冠群直指業者是否進沙盒會有不同的承擔風險。
  業者期待沙盒,但是沙盒進展速度慢,對此,沃田咖啡創辦人周詠珵認為,商業發展要把握時機,很難等政府提出具體的作法後才正式行動。
  金融科技發展瞬息萬變,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的王可言理事長強調,台灣想發展金融科技還有不得不解決的「內憂外患」。
  全球都在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台灣已經不能置身事外,起步的慢,也許可以走的久、走的好,產業期待政府友善的法規,重要的是理解創新是不能被價值量化以及法規反面表述才有助創新;逆轉劣勢,需要政府先帶頭做破壞性的思考,正如金融科技帶來的創新,也許就建立在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概念。

*現場訪談
訪問對象:遠見雜誌記者王妍文
訪問內容:他山之石~新加坡Fintech的發展經驗
摘要:
  新加坡在發展Fintech的起步比台灣稍晚,但腳步卻比台灣快,新加坡政府展現必勝決心,政策強力主導,同時成立專責機構整合資源,從育成、資金到市場,一條龍式的建立起產業的生態圈,也因此吸引了國際人才前往新加坡一試身手,他們的經驗可以做為台灣未來發展Fintech的參考,使台灣能掌握時機,樹立具安全性與前瞻性的Fintech發展方向。 


播出日期:107年3月13日

「Fintech元年 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系列報導(四)

*深度報導
  自2015年開始,金融科技便成為近幾年金融業與新創科技業非常熱門的話題,全球各國無不全力發展金融科技,希望能在這股現代資訊金融洪流中,搶得先機創造獲利。台灣也終於在今年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而被視為台灣金融科技元年,不過對於許多新創金融科技業者而言,卻認為台灣相較於國外發展已經慢了一大步,到底台灣還剩下哪些優勢來迎頭趕上這股浪潮呢?
  台灣傳統金融業在面對如同爆炸性發展的金融科技,確實回應得較為緩慢,曾任金管會主委,現任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解釋,過去金融業太過於被保護而不願意去創新,不過面對這樣的趨勢,業者也應該要更積極的做去投入轉型,否則未來五年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也提出他的看法,認為傳統金融業勢必改變,而需要作到多大的調整,則應視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改變就要多大。
  而談到金融機構的投入轉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也點出,傳統金融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體制上的改變。為了加速產業轉型,許多金融機構紛紛提出高薪,希望能吸引金融科技人才的加入,相反的卻也產生傳統金融從業人員失業潮的隱憂,王儷玲認為這是產業發展必經的過程,企業可以多安排在職人員進修,或是尋找科技業用委外或策略聯盟的方式,避免現在人員的裁減。
  而針對未來人才培育的部分,新創公司TradingValley共同創辦人彭瀚生也認為台灣在人才培育上十分優秀,也期待更多學界力量投入,並舉例AI人工智慧就是從學界開始發展,也讓許多國際知名廠商轉往學界徵求人才。
  有鑒於此,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在完成「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後,認為在金融科技業的發展中,學術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於是回到政治大學成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不僅傳統金融業需要面對轉型,金融人才也必須與時俱進,改變原本單一金融能力,才能在產業界找到一席之地,因此王儷玲認為從學校開始的育成教育,就應該同時教授金融與科技,協助產業銜接新進人力。
  王儷玲表示在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裡,她將把金融科技的核心透過必要的分類,分為九大實驗室,讓學生做產學合作的實習。她提出「前沙盒」概念,指的就是協助有意進入監理沙盒實驗的業者,能在進入沙盒前先行作測試與評估,過程中也讓學生藉由實際的產學合作,更加了解業界的運作方式,她希望藉由九大實驗室讓學生從研創到成立公司,甚至走上國際都能提供很好的育成。
  不過新創公司UCHANGE2的共同創辦人EASON則表示,對於剛起步的新創公司而言,資金是面臨到的第一個重大課題。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其實政府單位有提供許多的補助經費,尤其是負責金融科技研發的科技部,從計畫萌芽到成立公司都有相對應的補助方案,業者可以善用。王儷玲也提到,未來將於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設置金融科技園區,期望藉由學界作為橋接平台。
  人才的培育是未來掌握發展金融科技的鑰匙,如何讓產業與學界能無縫接軌,甚至讓學生能在就學期間就能有所發揮,除了仰賴學界如何規劃產學合作學程與鼓勵學生創新外,政府的政策擬定與執行魄力實也是國家責無旁貸的重要課題,期待台灣能成為孕育國際金融科技的產業搖籃。

*現場訪談
訪問對象:「早安大家長」主持人張燕如記者、「品味生活家」主持人黃薰葳記者
訪問內容:分享「Fintech系列專題」採訪心得與觀察
摘要:
  在製作Fintech金融科技系列專題的過程中,談到台灣發展Fintech的優勢是什麼,幾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是人才,未來就看我們如何將此優勢發揮最大效益了,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AI的技術佔有舉足輕重的的一環,就在我們播出的同時,也看到了Google宣布啟動「智慧台灣」計劃,可望在台灣大舉招募與培育人才,假以時日,我們的人才一定能被世界看見,提昇台灣人才的價值。
  本次專題製作過程中,採訪團隊成員也有一些觀察,財經早知道節目也特別邀請他們分享採訪心得,「早安大家長」主持人同時也是記者的張燕如就提到,目前台灣在電子支付的發展現況以及未來展望,「品味生活家」主持人也是記者的黃薰葳則分享了新創業者與傳統金融業者間是互補還是競爭的分析,兩人也從訪談內容中,為聽眾從法律面、技術面、執行面來探討台灣Fintech未來面臨的種種課題與機會。 


播出日期:107年3月14日

「Fintech元年 台灣金融科技起飛」系列報導(五)

*深度報導
  自從瑞士著名智庫世界經濟論壇在2015年六月發布「未來金融服務研究報告」後,Fintech不但已經成為金融服務業創新的代名詞,更成為各大金融集團、創投與科技新創公司搶攻金融服務市場的關鍵要素。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認為必須跳脫傳統金融思維,同時掌握實體與虛擬通路,達到跨境與跨域的服務,才能創造獲利空間。
  曾任金管會主委,現任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也認為,傳統金融業可以思考藉由新聘任金融科技人才,或用委外策略聯盟或併購方式,讓自己增進金融科技服務的能力。
  不過對於現行金融機構來說,如何跳脫傳統金融思維,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也是現在必須面對的挑戰,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認為應該轉換角度,從客戶端出發找到需求,並主動提供服務。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則認為台灣金融科技發展應回到初衷,解決本土金融服務問題,普惠大眾後,再思考如何進入國際市場。王儷玲也具體提出例如長照與醫療等老年化社會題材,都是台灣可以去發展的在地化金融服務。
  不過縱使新創金融科技公司擁有好的技術及人才,卻也還是會面臨到發展問題,新創公司Uchange2的共同創辦人EASON也提到,對於一般剛起步的新創公司,初期資源與人脈成為第一個面臨到的問題。
  關於新創公司提到資金的部分,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必須站在國際視角,檢視自己的技術與創新的部分,是否達到國際水準並具備與國際競爭的優勢,足以吸引國際資金投入。
  將角度拉到國際競爭上,或許從國外發展金融科技的經驗,可以找到台灣發展的方向,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認為亞洲鄰近國家新加坡吸引了很多各國人才,也同時把各國商業帶進去,而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就是作到「在地國際化」。
  而最早提出監理沙盒概念的英國,也是目前全球金融科技發展規範中最完善的國家,羅天一分析原因為英國新創產業較為蓬勃發展。對此,金融科技公司天逸集團董事長溫峰泰也提到希望由政府帶頭協調各部會,建立規範與協助產業發展。
  而因應創新金融科技所產生的監理問題,各國金融監管單位確實必須針對法律與消費者保障,與時俱進調整與創新相關規範,這也就是由金融科技發展衍生而來的監管科技regtech,而監理沙盒也就是監管科技具體實現的第一個規範,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博士也對此作出解釋。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呼籲金管會也必須跳脫過去監理思維,與業界一同創新並思考創新人才運用與規劃。因此除了傳統金融業必須面臨的創新金融科技挑戰外,政府如何制定調整相關配套規範,並從旁協助培養出符合創新思維的監管人才,是在這波金融科技變革的浪潮中,希望站得更高更遠的重大挑戰。
  或許台灣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上,相較於其他國家仍處於初試啼聲的階段,但如何站穩腳步,從台灣在地出發,找出國際上無可取代的優勢,則必須由產官學一同積極推動。從政策的擬定到協助產業創新轉型,以至於到未來相關人才的培育,都是目前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現場訪談
訪問對象: 「生活補給站」主持人黃建鈞(雷恩)
訪問內容:分享「Fintech系列專題」採訪心得與觀察
摘要:
  經過了四集的討論,財經早知道的Fintech金融科技系列專題帶大家從認識Fintech開始,一路瞭解金融監理沙盒法案,再到傳統金融業與新創公司的現況、瓶頸、外來發展可能性,還有台灣的人才優勢,在系列報導「最終章」報導中,學者、專家與業界紛紛提出了寶貴的看法與很實際的建議,例如,學者提出的前沙盒概念,就是一個前瞻而可行的方式,同時也提醒政府要做好配套措施,才能給予發展中的業者實際需要的助力,綜合而論,台灣發展Fintech要迎頭趕上,必須充分運用在地化的需求與優勢,再結合國外的經驗與資源,才能邁向成功之路。 


Address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6之1號7樓 

Contacts

Email: server@csbc.com.tw          
Phone: 02-23617231
Fax: 02-237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