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第一篇  上一篇(23) 第24篇 / 共24篇  

102年01月份  第648期之六

顛覆思維-低物價的壞處

美僑商會最近發表「二○一三年商業景氣調查」,提到台灣快要變成一個「低利潤市場」(low margin market),市場沒有吸引力。物價低,相對的是貨幣購買力很強,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弔詭的是,目前的狀況非常不利台灣的發展,甚至是讓台灣沒有前途。


文.林建甫

  美僑商會表示,台灣物價一直維持在相對低檔,從零售商角度來說,意味著收入沒有增加。但對製造商來說,國際進口原物料價格變貴,成本也就提升,再加上政府稅收,製造商難以維持,也壓縮零售商獲利空間,市場變得沒有吸引力。 老外講的現象確實是台灣嚴重的問題,處理不好,未來外商可能不跟你玩,就退出台灣市場。

  在台灣很多東西都賣得太便宜,像是十元能買飽滿的紅豆餅或大大的水煎包,因為大家薪水低,所以不敢漲,以免流失客源。成本加上人工,不能計較太多利潤,東西只能便宜賣,但老闆也沒有更多利潤可支付較好待遇給員工,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大家都想要撿便宜,夜市文化也推波助瀾這種螺旋效應,夜市攤子不必房租,與正常商家形成不公平競爭。高房價現象推升房租,正常店面也不敢亂漲,因此一般商店都叫苦連天。一般人只看到排隊名店,其實更多店家開開關關,非常辛苦。

   而因為價格、薪水不能漲,最大問題就是人才會流失。台灣的薪資,除了二○一一年因為前一年的一○.七%經濟高成長,政府加薪三%,帶頭領導民間薪水略有調整外,近二十年加薪非常少,平均薪資及大學畢業起薪都還「倒退嚕」,造成人才急遽流失,工研院、電子廠整批被挖角。

  物價不會漲,不能漲,資源就無法依照新的行情做配置,不值得的資源繼續坐享其成,阻礙社會進步。當價格是靈活且能夠調整,有生產力的資源,給予較高的報酬獎勵,就能發揮更大功效,整體社會沾光,就會更進步。

  這幾年,很多 新興國家物價漲、薪水也漲,社會充滿蓬勃朝氣。台灣一切不漲,暮氣沉沉,恐怕害了台灣。

※理財周刊64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300億巨浪來襲 投信全力鎖定股

◎CEO專訪>老飯店新氣象 林偉德用新點子帶知本老爺重返榮耀

◎名人理財>名嘴林成蔭選股法則 下跌有股利 上漲賺獲利

◎理周菁英會>完美封關 看好4G、中概、LED後市

◎林建甫專欄>顛覆思維:低物價的壞處

◎每周飆股>裕融多頭排列確立 成長具爆發力

◎美股前線>營建財報亮眼 金融將成美股領頭羊

◎興櫃新訊>鑫晶鑽飆漲四成 誠加跳票股價暴跌

◎產業追蹤>陸醫改內弛外張 F-康聯、承業瞄準二兆商機

◎保險指南>沒錢繳保費 6法寶守住最低保障

◎解碼房市>台中豪宅賣價衝7字頭 設計團隊掀土洋大戰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48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23)第24篇 / 共24篇